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点击 加入 标准互相分享 微信群
ICS 13.300;55.020 C 6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 安全规范 Safety code for inspection of hazardous properties for dangerous goods of oxidizing substances 2004-03-04发布 200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9452—2004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5章和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第13修订版)及《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 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4修订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上述规章一致,在 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危险品中心实验室。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亚太地区危险品协会、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李晶、张园、李秀萍、刘绍从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GB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性危险货物的要求、试验、标记和标签、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氧化性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458—2004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通则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修订版)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4修订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氧化物oxidizing substances 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3. 2 碱性氧化物alkaline oxidizing substances 与水反应可以得到碱性物质,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金属氧化物 3.3 酸性氧化物acid oxidizing substances 与水反应可以得到酸性物质,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非金属氧化物。 3. 4 金属氧化物 metal oxidizing substances 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3. 5 非金属氧化物 nonmetal oxidizing substances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3. 6 干纤维素丝celluose 纤维长度为50μm~250μm、平均直径为25μm的干燥纤维素丝 3.7 标准混合物Imixturesubstanceof referenceI 本标准试验中所用溴酸钾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3:7的混合物 3.8 标准混合物Ⅱ mixture substanceofreferenceI 本标准试验中所用溴酸钾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3:2的混合物。 GB19452—2004 3.9 标准混合物Ⅲmixture substance of referenceⅢ 3. 10 标准混合物VmixturesubstanceofreferenceV 本标准试验中所用质量分数为65%硝酸溶液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3. 11 标准混合物Vmixture substanceof referenceV 本标准试验中所用质量分数为50%高氨酸溶液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3. 12 标准混合物Vmixture substanceof referenceVI 本标准试验中所用质量分数为40%氯酸钠溶液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3.13 检测混合物Imixture substance tested I 待测物质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3. 14 检测混合物Ⅱmixture substancetestedⅡ 待测物质与干纤维素丝质量比为4:1的混合物。 4要求 4.1氧化物包装应密封。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物、自燃物、遇湿易燃物品等混存混运 2004有关规定要求。 4.3不同类型的氧化物,应根据其性质和灭火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储运地点分类存放及分类运输。 4.4储运和装卸前后应清扫、清洗储运地点,严防混人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4.5储运地点应远离火种、热源、水源,防止日光曝晒。 4.6装载储运过程中,不能用抛扔、坠落、翻倒、拖电等方法,力求避免摩擦、撞击,防止引起爆炸。 示例:溴酸锌,UN2469 4.8标签形状呈45°角的正方形(菱形),最小尺寸为100mm×100mm,但包件的尺寸只允许贴附更小 的标签的情况除外。标签沿边缘有一条颜色与符号相同、距边缘5mm的线 4.9标签分为上下两半,底色为黄色。上半部分为图形符号,即圆圈上面一团火焰,黑色;下半部分数 字“5.1”写在底角。 4.10如果物质具有次要危险性,则该标签应与氧化性标签一并列出。 4.11标签位置: a)如果包件尺寸足够大,应贴在包件表面靠近正式运输名称标记的地方; b) 应贴在容器上,不会被容器的任何部分或容器配件,以及任何其他标签或标记遮盖的地方: c)当主要危险性标签和次要危险性标签同时列出时,两者应紧连粘贴。 当包件形状不规则或尺寸太小以致贴附的标签无法令人满意,标签可用系牢的签条或其他装置挂 在包件上。 2 GB 19452—2004 5试验 5.1固体氧化物危险特性试验 5.1.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一种固态物质在与一种可燃物质完全混合时增加该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或燃烧强度的潜 力,或者形成会自发着火的混合物的潜力,确定该物质氧化性能力。 5.1.2样品数量及试样准备 5.1.2.1从待检货物中任意抽取代表性物质500g,用于危险特性检测。 5.1.2.2检查物质是否含有直径小于500μm的颗粒。如果直径小于500um的粉末占总质量的10% 以上,或者如果该物质是易碎的,那么应将全部试验样品磨成粉末。 5.1.2.3制备溴酸钾标准物质:溴酸钾应过筛,但不应研磨,将标称粒径为0.15mm~0.30mm的部 分作为标准物质。在65℃下干燥标准物质至恒定质量(时间至少12h),然后放入干燥器(带干燥剂)内 直到冷却后待用。 4h)后放人于燥器(带干燥剂)内直到冷却后待用。含水量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5%,必要时可延长干 燥时间。 5.1.2.5按照试验要求的比例,分别制备标准混合物I、II、IⅢ。 5.1.2.6按照试验要求的比例,分别制备检测混合物I、II。 5.1.3试验仪器及设备 5.1.3.1固体氧化性试验仪。仪器应放置于通风橱或其他性质的通风区内,保证气流速度为0.5m/s 或更小。排烟系统应能够吸收有毒烟气。 5.1.3.2一个一端封闭、内直径70mm的60漏斗型模具。 5.1.4试验方法 5.1.4.1将30g的溴酸钾标准物质和纤维素分别制成标准混合物I、II、Ⅲ。将30g的待测物质和纤 维素分别制成检测混合物I、Ⅱ,每种检测混合物应单独制备,尽快使用。每种混合物应适合以机械方 法充分混合。 5.1.4.2使用圆锥体漏斗型模具将混合物做成底部直径为70mm的截头圆锥体,覆盖在固体氧化物 试验仪的环形点火金属线上。 5.1.4.315℃至25℃的环境温度下,接通固体氧化物试验仪电源,持续通电3min,观察混合物是否发 火并燃烧,如果3min内混合物燃烧则终止试验。从电源接通截止到主要反应(例如出现火焰、灼热或 无焰燃烧)结束作为混合物的燃烧时间。在主要反应之后的间歇反应,如出现火花或孵啪作响,不应列 入考虑范围。如果加热金属在试验期间内断裂,则应重新开始试验,除非金属线断裂明确显示不影响试 验结果。 5.1.4.4每种检测混合物和标准混合物应进行5次试验。 5.2液体氧化物危险特性试验 5.2.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一种液态物质在与一种可燃物质完全混合时增加该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或燃烧强度的潜 力或者形成会自发着火的混合物的潜力,确定该物质氧化性能力。 5.2.2样品数量及试样准备 5.2.2.1从待检货物中随机抽取代表性物质50g,用于危险特性检测。 5.2.2.2制备干纤维素丝:干纤维素丝厚度不应天于25mm,在105℃下干燥至恒定质量(至少4h)后 放入干燥器(带干燥剂)内直到冷却后待用。含水量按质量分数应小于0.5%,必要时可延长干燥时间。 5.2.2.3采用质量分数为50%的高氯酸、质量分数为40%的氯酸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

pdf文档 GB 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 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第 1 页 GB 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第 2 页 GB 19452-2004 氧化性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6 17:30:4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