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11219717.6
(22)申请日 2022.10.0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52936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11.04
(73)专利权人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创业中路32号
楼32-3-4108-4109
专利权人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 集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江熙 王婷婷 张丹丹 周俊超
李康玉 颜红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唯智勤实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11557
专利代理师 孙姣(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26(2012.01)
(56)对比文件
CN 110110987 A,2019.08.09
CN 113592134 A,2021.1 1.02
CN 115049190 A,202 2.09.13
范金等. 《基 于“双碳”目标的长三角地区省
份间绿色增 加值测度与比较 研究》 . 《贵州省党校
学报》 .202 2,(第5期),第78-91页.
审查员 杨瑞丽
(54)发明名称
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和介质
(57)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碳排放指标信息生
成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和介质。 该方法的一具体
实施方式包括: 对于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
每个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和第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基于第一碳排放
基本信息和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生成碳排放指
数信息; 对于所生成的每个碳排放指数信息, 对
碳排放指数信息包括的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
比指数、 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碳排放量趋势
值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处理, 以生成碳排放指标信
息; 将所生成的各个碳排放指标信息确定为碳排
放指标信息集合。 该实施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造
成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2页
CN 115293657 B
2022.12.23
CN 115293657 B
1.一种碳 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 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供应端的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 得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
集;
获取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供应端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得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集, 其中, 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对应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
信息集中的第一 碳排放基本信息;
对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每个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和所述第一碳排放基
本信息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和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
信息, 生成碳排放指数信息, 其中, 所述碳排放指数信息包括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
数、 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碳 排放量趋势值指数;
对于所生成的每个碳排放指数信 息, 对所述碳排放指数信 息包括的供应端碳排放强度
均值比指数、 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 碳排放量趋势值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处理, 以生成碳
排放指标信息;
将所生成的各个碳 排放指标信息确定为 碳排放指标信息集 合;
对于所述 碳排放指标信息集 合中的每 个碳排放指标信息, 执 行如下处 理步骤:
将所述碳排放指标信息包括的碳排放指标值与所述碳排放指标信息对应的历史碳排
放指标值的差值确定为历史碳 排放指标差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历史碳排放指标差值未在预设碳排放指标值区间内, 从所述碳排放指
标信息对应的监测终端中获取第一碳排放监测信息和第二碳排放监测信息, 其中, 所述第
一碳排放监测信息包括参考第一碳排放量和参考第一价值流动属性值, 所述第二碳排放监
测信息包括 参考第二碳排放量和参考第二价值流动属性 值;
将所述参考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参考第一价值流动属性值的比值确定为参考第一碳
排放强度值;
将所述参考第一碳排放强度值与预设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的比值确定为参考供应
端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数;
将所述参考第二碳排放量与所述参考第二价值流动属性值的比值确定为参考第二碳
排放强度值;
将所述参考第一碳排放强度值与所述参考第二碳排放强度值的比值确定为参考碳排
放强度趋势值指数;
将所述参考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参考第二碳排放量的比值确定为参考碳排放量趋势
值指数;
对所述参考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数、 所述参考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所述参
考碳排放量趋势值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处 理, 以生成参 考碳排放指标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参考碳排放指标值与所述碳排放指标信息包括的碳排放指标值的差
值在所述预设碳排放指标值区间内, 将所述参考碳排放指标值确定为目标碳排放指标信
息;
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指标信息添加至目标碳排放指标信息集合中, 其中, 所述目标碳排
放指标信息集 合初始为空集;
响应于确定所述历史碳排放指标差值在所述预设碳排放指标值 区间内, 将所述碳排放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293657 B
2指标信息确定为目标碳 排放指标信息;
将所述目标碳 排放指标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碳 排放指标信息集 合中;
对于所述目标碳排放指标信 息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碳排放指标信 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
标碳排放指标信息包括的数值大于等于预设碳排放指标值, 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指标信息对
应的供应端标识发送至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处 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集中的第 一碳排放基本
信息包括: 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一价值流动属 性值, 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第二碳
排放基本信息包括: 第二 碳排放量与第二 价值流动属性 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和所述第 二碳
排放基本信息, 生成碳 排放指数信息, 包括:
将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包括的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一价值流动属性值的比值确定
为第一碳排放强度值;
将所述第一碳排放强度值与预设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的比值确定为供应端碳排放
强度均值比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和所述第 二碳
排放基本信息, 生成碳 排放指数信息, 还 包括:
将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包括的第二碳排放量与第二价值流动属性值的比值确定
为第二碳排放强度值;
将所述第一碳排放强度值与所述第二碳排放强度值的比值确定为碳排放强度趋势值
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和所述第 二碳
排放基本信息, 生成碳 排放指数信息, 还 包括:
将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包括的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包括的
第二碳排放量的比值确定为 碳排放量趋势值指数;
将所述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数、 所述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与 所述碳排放量趋
势值指数组合 为碳排放指数信息 。
6.一种碳 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 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 被配置成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供应端的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 得
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集;
第二获取单元, 被配置成获取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供应端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得
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集, 其中, 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对
应所述第一 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第一 碳排放基本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 被配置成对于所述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集中的每个第 一碳排放基本信
息和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
和所述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 生成碳排放指数信息, 其中, 所述碳排放指数信息包括供应端
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数、 碳 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碳 排放量趋势值指数;
第二生成单元, 被配置成对于所生成的每个碳排放指数信息, 对所述碳排放指数信息
包括的供应端碳排放 强度均值比指数、 碳排放强度趋势 值指数和碳排放量趋势 值指数进 行
加权求和处 理, 以生成碳 排放指标信息;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293657 B
3
专利 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