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32974.3
(22)申请日 2022.10.10
(71)申请人 长江大学
地址 4301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蔡甸街
大学路111号
(72)发明人 黎胜男 尹太举 张昌民 胡克兵
李昂达 王杨军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42231
专利代理师 张杰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02(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
法
(57)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
通程度评价方法, 包括步骤: 获取研究区储层解
释数据, 并根据储层解释数据建立岩相模型; 根
据储层解释数据对岩相模型的每个三维网格点
进行赋值, 三维网格点包括砂岩网格点和泥岩网
格点; 识别所述岩相模型中的砂岩网格; 并逐层
叠加每层砂岩网格, 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砂岩三维
连通体及其网格数; 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
格数计算得到评价参数, 根据评价参数对储层的
连通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参数对储层的连通
程度进行评价, 能够很好地评价储层连通程度,
对于石油储量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效益, 能够提升
石油储量的开发的精准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5545480 A
2022.12.30
CN 115545480 A
1.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 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研究区储层解释数据, 并根据储层解释数据建立岩相模型;
根据储层解释数据对岩相模型的每个三维网格点进行赋值, 三维网格点包括砂岩网格
点和泥岩网格点;
识别所述岩相模型中的砂岩网格, 并逐层叠加每层砂岩网格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砂岩三
维连通体, 计算得到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
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计算得到评价参数, 根据评价参数对储层的连通程度
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计算得到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之后, 包括 步骤:
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计算得到每 个砂岩三维连通体的连通体积;
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积计算得到所述评价参数, 根据 所述评价参数对储层的连通
程度进行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岩相模型中的三维网格点 为多边形3D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获取岩相模型的储层解释数据, 包括 步骤:
获取储层所在位置的井数据、 分层数据、 断层数据和沉积相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根据所述储层解释数据建立岩相模型, 包括 步骤:
根据井数据、 断层数据建立所述断层模型;
根据分层数据、 井间插值方法建立层面模型;
根据断层模型及 层面模型相结合建立构造模型;
在构造模型基础上, 结合 沉积相数据及模拟方法建立岩相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 程度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井数据包括: 井位 坐标、 井深度、 井斜数据、 测井曲线、 补心海拔、 地震测网数据;
断层数据包括: 断层位置、 产状、 断距、 断层多边形和断层解释数据;
分层数据包括: 各井的层组划分对比数据、 地震资料解释的层面数据以及测井数据;
沉积相数据包括: 单井相数据、 测井相数据和岩相数据。
7.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及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
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 程度评价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
执行指令,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 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 1至6中任意一项 所述的基
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 程度评价方法。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45480 A
2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地质模型可以给出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 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 特别是对于储物
性非均质性表征应用于数值模拟, 为定量表征油藏内的流体流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
通过形成不同剖面, 可以形象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 然而在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常需要
对其连通性进行评价, 相关技术中并不能很好地对储层的连通程度进行评价, 对于石油储
量的勘探开发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 提供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 评
价方法, 解决现有技 术中对储层的连通 程度进行评价的效果较差的技 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第一方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
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5]获取研究区储层解释数据, 并根据储层解释数据建立岩相模型;
[0006]根据储层解释数据对岩相模型的每个三维网格点进行赋值, 三维网格点包括砂岩
网格点和泥岩网格点;
[0007]识别所述岩相模型中的砂岩网格, 并逐层叠加每层砂岩网格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砂
岩三维连通体, 计算得到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
[0008]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计算得到评价参数, 根据 评价参数对储层的连通
程度进行评价。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的有益效
果包括:
[0010]储集层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必须是储集
空间(孔隙性)和储集空间连通性(渗透性)较好, 而砂岩的渗透率和孔隙性好于泥岩。 砂岩
连通网格数越多, 则大片连通的砂岩渗透率和孔隙度会更好, 则该区域储层连通性越好。 本
发明提供 的基于岩相模型 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对研究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使用模
型分析三维地质模型中砂岩所在区域, 砂岩三 维连通体体积越 大, 则砂岩连通程度越好, 根
据每个砂岩区域的砂岩网格点的三维砂岩体连通网格数计算得到评价参数, 根据评价参数
对储层的连通程度进行评价, 能够很好地评价储层连通程度, 对于石油储量的勘探具有很
好的效益, 能够提升石油储量的开发的精准度, 提高工作效率。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在所述计算得到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之后, 包
括步骤:
[0012]根据所述砂岩三维连通体网格数计算得到每 个砂岩三维连通体的连通体积;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545480 A
3
专利 一种基于岩相模型的储层连通程度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