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39362.7 (22)申请日 2022.10.11 (71)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 术 研究院 地址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 73号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 学 (72)发明人 任曦骏 宋竹萌 王宝 张理  邵筱宇 叶钰童 徐冉 王梦圆  徐潇源 严正 潘思佳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4131 专利代理师 张祥骞 (51)Int.Cl. G06Q 10/06(2012.01)G06Q 50/06(2012.01) G06F 30/20(2020.01) H02J 3/00(2006.01) H02J 3/32(2006.01) G06F 113/0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 价的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 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 包括: 发掘影响目标实现 的技术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 建立技术性指标和 效果性指标的方程式; 根据技术性指标、 效果性 指标、 以及技术性指标和 效果性指标的方程, 建 立基于多形态电网价值特性动态评价的SD 模型; 基于VENSIM PLE软件对SD 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得 到各个指标的值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本发 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 动态评价的系统。 本发明以多形态电网的投资为 出发点, 建立通过投资实现的智能技术对多形态 电网建设效果动态影响的SD 模型; SD模型定量地 分析了指标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 通 过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给出多形态电 网评价指标随时间演变的趋势。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5545487 A 2022.12.30 CN 115545487 A 1.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下列 顺序的步骤: (1)发掘影响目标实现的技 术性指标和效果 性指标; (2)建立技术性指标和效果 性指标的方程式; (3)根据技术性指标、 效果性指标, 以及技术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的方程, 建立基于多 形态电网价 值特性动态评价的S D模型; (4)基于VENSIM  PLE软件对SD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得到各个指标的值以及各个指标之 间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 所述技术性指标包括峰谷率方程关系和网损率, 所述效果性指标包括污染气 体减排量和区域间电网输电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2a)污染气体减排 量的方程式为: W(t)=c1Enew(t)+c2Evel(t) Enew(t)=Pnew(t)Havg(t) Evel(t)=Nvel(t)Mavg(t)evel(t) 式中: W(t)为污 染气体减排量; c1和c2分别为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单位电量的污 染气体 减排量; Enew(t)为新能源发电量; Havg(t)为新能源年平均利用时间; Evel(t)为电动汽车使用 电量; Pnew(t)为新能源装机容量, Inew(t)为新能源建设投资; Rnew(t)为新能源机组单位容量 造价; Nvel(t)为电动汽车保有量; Mavg(t)为电动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 evel(t)为平均每辆电 动汽车每千米用电量; (2b)区域间电网输电能力的方程式为: Eline(t)=Pline(t)Hline(t) Eout(t)=k1Enew(t) 式中: A(t)为区域间电网输电能力; Eline(t)为跨区交换电量; Pline(t)为跨区输电线路 计划输电功率; Iline(t)为跨区输电线路投资费用; Rline(t)为跨区输电线路年平均利用时 间; Ein(t)为本区总发电量; Eout(t)为区外来电量, 对于送端电网而言, Eout(t)为0; Ed(t)为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545487 A 2总用电量; L(t)为网损率; k1为接纳区外 新能源电量的比例; Hline(t)为跨区输电线路年平均 利用时间; (2c)峰谷率方程关系的方程式为: Epeak(t+1)=Epeak(t)‑50%ΔNmeter(t)epeak(t) Ed(t+1)=Ed(t)‑11%ΔNmeter(t)ed(t) 式中: Sp‑v(t)为峰谷率; Epeak(t)为t时刻峰时段用户量; Eusal(t)为t时刻平时段用电量; Ed(t)为t时刻用户总用电量; Epeak(t+1)为t+1时刻 峰时段用电量; Nmeter(t)为智能电表数 目; ΔNmeter(t)为新增智能电表数目; Imeter(t)为智能电表投资金额; Rmeter(t)为智能电表单 位造价; epeak(t)为平均每户峰时段用电量; ed(t)为平均每户总用电量; Ed(t+1)为t+1时刻 用户总用电量; (2d)网损率的方程式如下: 式中: L(t+1)和L(t)分别为t+1时刻和t时刻的网损率; M(t)为新型材料导线数目; Im(t) 为新型材料导线投资金额; Rm(t)为新型材料导线单位造价; Mtotal(t)为线路总数。 4.实施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 的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指标输入 模块, 将技 术性指标和效果 性指标输入系统; 变量关系影响模块, 根据各指标之间存在的物理或统计关系, 建立各指标的方程式; 耦合关系模块, 将各指标的方程式耦合, 建立基于多形态电网价值特性动态评价的SD 模型; 结果输出模块, 基于VENSIM  PLE软件对所建立的SD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得到各个指标 的值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54548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形态电网动态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1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