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62247.1 (22)申请日 2022.10.14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 1号 (72)发明人 齐清文 崔锦霞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337 专利代理师 钟隆辉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16(2012.01) G06Q 50/26(2012.01) G06F 16/2455(2019.01) G06F 16/29(2019.01) (54)发明名称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 性细化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城镇建设技术领域, 具体公开了 一种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 建设适宜 性细化评价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进行城镇 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县级区域, 获取该县级区域的 自然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信息, 进行基于自然要 素的城镇建设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 要素的城镇 建设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城镇建设适 宜性综合集成评价; 在自然要素评价结果和社会 经济要素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进行城镇建设适宜 性综合集 成评价, 获得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 评价的最终评价成果。 本发明方法为位于我国西 北干旱绿洲区域的县级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的 细化评价提供了一整套集 成化的技术方法, 大大 提高了该方向的科 学化和规范化的水平和精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5439012 A 2022.12.06 CN 115439012 A 1.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选取进 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县级区域, 获取该县级区域的自然要素、 社会经济要 素信息, 进行基于 自然要素 的城镇建设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要素 的城镇建设 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城镇建设适宜性综合集成评价; 其中基于 自然要素 的城镇建设适宜性 单因子评价主要从土地资源、 水资源、 环境要 素、 地质灾害进 行, 获得自然要 素评价结果; 基 于社会经济要素的单因子评价重点考虑人口密度、 GDP产值、 交通优势度三项指标, 获得社 会经济要素评价结果; 在自然要素评价结果和社会经济要素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进行城镇 建设适宜性综合 集成评价, 获得县级区域城镇建 设适宜性评价的最终评价成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城镇建 设适宜性综合 集成评价包括: (1)基于水土资源的集成评价: 基于城镇建设条件和城镇供水条件两项指标, 确定城镇 功能指向的水土资源基础, 初步确定城镇功能指向的适宜性 等级; (2)基于多因子的城镇适宜性结果修正: 根据环境评价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 对形成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再将该结果与社会经济要素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集成, 得到进一 步的评价结果; (3)地块集中度分析计算: 通过地块集中度的分析计算, 增强集中连片区域的城镇适宜 性等级, 删除大量 零星的城镇 适宜区; (4)利用生态保护重要性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排除: 扣除生态保护极重要区; 扣除未来不可能开发城镇建设区的基本农田区; 扣除现状土地利用中的裸地、 戈壁、 盐碱 地、 沙地、 沼泽 地, 最后形成县级区域城镇建 设适宜性评价的最终评价成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适宜性等级包括V、 IV、 I II、 II、 I五个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修正包括降级、 升级、 排除。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39012 A 2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 细化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城镇建设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 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适宜性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某种特定开发活动(农业应用、 城市化选址、 作物类型 布局、 道路选线、 植树造林等)是否与空间自身区域内的基础条件和能力相匹配, 且这种适 宜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是指一定区域(省、 地、 县、 乡镇等)的国土 空间对城镇化、 工业化、 农业生产、 旅游开 发、 生态保护等不同开 发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这 种适宜程度是 由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基础与潜力所决定的, 包涵人类社会 安全与公正、 经济效率和生态安全三个方面的要义。 [000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 结合区域的社会经济发 展特征、 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 对国土空间发展和保护适宜程度的综合 评价, 是合理划定城镇、 农业、 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 城镇开 发边界的 重要依据, 也是测度国土开 发强度阈值范围、 制定综合管控措施的科学参考。 它是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优化的重要前提, 是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0004]2020年1月,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最新的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评价方法指南(试行)》 。 这是国家层面正式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中的 “双评价”的工作指南。 上述“双评价”中,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农业生产(城镇建 设、 畜牧业、 渔业)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三个方面。 但国家 颁布的“双评价”指南 只针对省(市、 自治区)和地区(市、 州)两级的 “双评价”做了要求, 且规定县级区域原则上执 行地区级的 “双评价”成果。 但在 “双评价”的具体工作中, 我们发现, 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地 区, 由于每个县面积都很大, 且每个县的情况各异。 因此, 如果照搬地区级的 “双评价”成果, 对于各县的国土空间规划显得粗了很多。 因此, 针对不同县的县情, 制 定进一步细化的 “双 评价”技术规范, 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 级区域城镇建 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 术方案为: [0007]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包括以下 步骤: 选取进 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县级区域, 获取该县级区域的自然要素、 社会经济要 素信息, 进行基于 自然要素 的城镇建设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要素 的城镇建设 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城镇建设适宜性综合集成评价; 其中基于 自然要素 的城镇建设适宜性 单因子评价主要从土地资源、 水资源、 环境要 素、 地质灾害进 行, 获得自然要 素评价结果; 基 于社会经济要素的单因子评价重点考虑人口密度、 GDP产值、 交通优势度三项指标, 获得社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439012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第 1 页 专利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第 2 页 专利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区域城镇建设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