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82738.2
(22)申请日 2022.10.19
(71)申请人 昆山呈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337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开发区杨
树路555号7号厂房
(72)发明人 董越 张玮 金林成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所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473
专利代理师 徐典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06(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
成平台, 包括信息化展示系统、 管网能流分析系
统、 能效评估系统、 多时间尺度负荷预测系统、 安
全评估系统、 多能流优化调度系统、 快速应急服
务系统; 管网能流分析系统包括研究分布式能源
站的冷热电三联供管网 能量转换过程; 建立分布
式能源管网拓扑知识图, 涵盖各分系统的关联信
息、 机组配置、 工艺流程信息; 多时间尺度 负荷预
测系统包括 建立若干类型的负荷预测模 型, 包括
分子可视化程序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
机模型、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研究适应变化环
境下的负荷动态滚动预测方法。 采用此发明提升
了分布式能源 管理系统的智能程度, 能对多种能
源、 多种系统进行集成, 提升 应用时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5545517 A
2022.12.30
CN 115545517 A
1.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信息化展示系统、 管网能流
分析系统、 能效评估系统、 多时间尺度负荷预测系统、 安全评估系统、 多能流优化调 度系统、
快速应急服 务系统;
所述管网能流分析系统包括研究分布式能源站的冷、 热、 电三联供管网能量转换过程;
建立分布式能源管网拓扑知识图, 涵盖各分系统的关联信息、 机组配置、 工艺流程信息; 实
现分布式能源管网能量稳态信息模拟;
所述多时间尺度负荷预测系统包括建立若干类型的负荷预测模型, 包括分子可视化程
序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研究适应变化环境下 的负
荷动态滚动预测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 息化展示
系统是基于分布式能源综合集成平台, 构建分布式能源站设备场景图, 展示设备基本信息
及运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效评估系
统是建立分布式能源能量流向节点效率图, 建立能效评估指标体系, 实现分布式能源不同
时间尺度的能效评估系统开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评估系
统是建立分布式能源预警预案管理方案, 建立 安全评估 模型并搭建安全评估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能流优化
调度系统是建立光气互补发电优化调度模型, 开发多能流优化调度系统, 实现调度方案模
拟运行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应急服
务系统是建立抢修单位、 危险源信息分布管理图、 现场信息查询、 现场视频音频监控集 成管
理研究、 分布式能源快速应急服 务系统开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信息化展示系
统、 管网能流分析系统、 能效评估系统、 多时间尺度负荷预测系统、 安全评估系统、 多能流优
化调度系统、 快速应急服务系统所应用的实体对象包括 实体能源、 用户单元, 所述 实体能源
包括天然气、 水能、 电能, 所述用户单 元包括酒店、 新产业园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拓扑知识图
包括绘制和定制; 按先后顺序依次为明确主题、 启动平台、 判定是否有相关主题知识图; 当
不具备相关主题知识图时, 接着绘制新知识图、 定制服务、 保存与运行、 知识图与服务关联、
判定是否符合需求; 当符合需求时, 再判定是否发布知识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判定是否有相关
主题知识图时, 当已具备相关主题知识图时, 则下载已有知识图, 再选择知识图的应用; 然
后共有三条路线, 其中一条路线是选择浏览知识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其特征在于: 再一条路线是
关联知识图, 选择焦点并绑定到其他知识图; 又一条路线是解压知识图、 修改和编辑知识
图, 然后再回到 定制服务步骤。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45517 A
2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管理系统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背景技术
[0002]风电、 光伏、 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新能源的不可控、 难调
节、 难存储等问题, 导致大量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我国储量比较
丰富, 其分布式特性及灵活可控等优点恰好能够弥补新能源的不 足, 将天然气、 风电、 光伏、
水电和火电等多能源的特性相结合, 形成互补, 则可以大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环
境污染。
[0003]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风电、 光伏、 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可以降低风
电、 光伏等能源的限制比例,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空气质量; 另一方面, 通过多能互
补, 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 通过多能互补,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提高化石
能源使用年限, 增 加能源战略储备。
[0004]但是, 我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存在如下差距: 一是, 研发能力薄弱, 技术手段落
后, 开发周期长。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技术属新兴高科技领域, 涉及能源监测与节能优化技
术、 用户端与电网公司管理系统的互动技术、 分布式能源设备接入管理技术等, 不仅需要高
端的网络化集成控制技术做支撑, 而且 涉及的重要基础元件和研发设量大、 面广。 而目前国
内自动化产品市场长期被西门子、 罗克韦尔、 施耐德这样的跨国企业所占领, 而在新能源、
EMS能源管理领域的核心控制技术都是直接引进国外, 从技术到产品, 研发能力都很薄弱。
综观国内该行业的企业, 起步相对较晚, 且绝大部分不具备自主产品研发、 创新和测试能
力, 生产规模小、 工艺装备落后, 普遍缺乏与国外公司的竞争的能力。 二是, 相关产品研发缺
少有效技术平台支持。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研究在国内是刚刚起步, 在国外也是最新的研
究领域, 大部分国外企业都是在探索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互动的通信架构、 实现机制和策
略研究。 例如, 丹麦技术大学(DTU)建成了新的实验室SYSLAB以供其分布式能源系统研 究:
SYSLAB是一个集合了60kVA柴油机发电机组、 11kWGaia风机、 55kWBonus风机、 75kW备用负
荷、 以及45kVA背靠背变流器组等设备的微网实验平 台。 研究方向包括 “大规模可在生能源
接入电网后电力市场的建模和议价机制 ”、“适合各国国情的储能技术 ”、“系统短时间内潮
流分析”、 以及“系统发电、 输电、 变电各环节更先进的通信技术 ”等四方面内容。 但在我国缺
少这样的研究开 发实验平台, 导致分布式能源管 理系统技术的科研支撑能力较弱。 三是, 相
关测试方法缺失, 测试手段落后。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技术涉及产品检测安全性、 可靠性,
特别是通信安全性能涉及国家能源安全。 国内企业在产品测试环节, 存在着 手段落后、 试验
周期较长、 试验回路数不够、 设备参数测量不能满足计量的要求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也 急
需通过对测试设备提升, 试验参数采集系统系统设计改进、 检测控制手段提高等来解决。 目
前由于国内外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有关的标准还在制定过程中, 非常需要相关的实验数据
和测试方法来提供参考, 因此根据测试 的过程, 提炼并建立技术研究的相关标准或者实验
规范, 有助于率先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规范, 来制 定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545517 A
3
专利 一种分布式能源的多系统集成平台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03上传分享